欢迎访问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常见的5大陷阱
发布时间:2019.06.10    新闻来源:陕西协作配套信息服务平台   浏览次数:

 当下,中国已成为公认的数字化大国,中国的数字经济一直处在“快车道”上,并仍在不断提速。不少企业都加入了数字化转型大潮,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使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并实现业务增长或革新,增加营收。

 然而,高喊转型的大军中只有寥寥无几的成功者,中国商业环境前所未有的变化速度似乎将所有企业都领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大部分传统企业或许都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

 潮起潮落的历史经验,总是不断提醒我们:任何潮流,既蕴含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商业价值,又容易在涌动中吹起泡沫,形成陷阱,引盲从者折戟。下面工业君就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常遇到的陷阱展开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工具陷阱

引进数字化工具就万事大吉


 热潮之下,企业争先恐后地大规模导入数字化工具,诸如各种无线或有线传感器、仪器仪表、摄像头、云存储与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边缘计算等,以为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走在时代的前列。

 显而易见,这是非常片面化的认识与行动,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堆砌大量数字化工具就可以顺利完成的。

  企业不能落伍于时代,但企业也不能为了赶时髦而盲目引入各种各样的最新工具。时髦且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固然有其自身的价值,但并不是每一个工具对任何一家企业都同等重要,也不是在特定企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同等有效。

  工具本身并不能带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工具需要有合适的人才来掌控,需要和各项业务工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需要以精细化的企业内部管理做支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把人员、设备、场景等不断联结在一起,实时获取海量的各类数据,有效进行分类、存储和模型化的分析,为更加高效地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否则,先进的工具对企业来说并无实际价值。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确实有助于促进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但数字化工具并不能取代企业的产品及服务本身。这些工具并不能“包治百病”,企业决不能让数字化工具冲淡了业务领域和核心技术层面的创新要求,在引入数字化转型工具的同时,企业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围绕客户需求,在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取得新的突破。


组织陷阱

信息化部门承担数字化转型重任


  不少企业很自然地把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交给了信息化部门,希望在首席信息官(CIO)的带领下,由信息化部门来完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如此安排,常常带来力不从心的局面。

  因此,企业要想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一定要下决心建立起专门从事数字化转型的部门或岗位,由专业的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由新设部门来统领数字化转型工作是较之由信息化部门负责更为有效的选择。新设的数字化转型部门与岗位,需要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甚至嵌入业务部门中,以便更为有效地推动企业经营过程中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人才,既要懂企业的业务,又要懂数据挖掘与分析。信息化部门现有人员中,那些能够以开放心态接受数字化这一新生事物、并能迅速补足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自然应该优先吸收进入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部门中。不过,相当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部门人员,很可能并非来自企业的信息化部门。


战略陷阱

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新增长点


  放眼企业界,有太多的企业热衷于把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未来的重要业务和新增长点,这是极大的战略定位上的误区。

  一些传统上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企业,摇身一变,开始兜售数字化解决方案。如日中天的互联网企业,自认为只要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把触角伸向实业界,假以时日便成为某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者。垂直领域的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先企业,自认为在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积累起足够的数字化转型技能、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将来完全有能力向本产业甚至跨产业的各类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若干年前,ERP风潮涌动之时,又何尝不是如此景象。对于多数企业,面对热潮,重要的不应是去把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未来新的业务和增长点,而首先要做的是努力实现自身的业务数字化——以数字化理念、工具和方法等改造企业的现有业务,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增加业务附加值,更为出色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然后,企业可以适度考虑推进数字化业务——把汇集海量数据及分析数据得到有价值的结果作为新业务,在向客户提供数据及分析结果中获得增长。这会是部分企业的新业务,但对多数企业来说,这未必能形成规模十分庞大的新业务。而未来能够成长为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企业,将是少数新式专业化企业。


业绩陷阱

数字化转型能够立竿见影


  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提升业绩水平,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不过,寄希望于数字化转型能够立竿见影,要求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全面收回各种投入并带来十分突出的业绩增长,可能有些操之过急。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行动,需要长期投入和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绩效提升。目前来说,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普遍处于初期打基础阶段,在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初始投入很大,短期内能够带来的绩效无法完全覆盖投入是很正常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字化转型更多地体现为对业务绩效提升的助推作用,数字化转型相对独立的绩效,不容易单独衡量。

  正因如此,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企业的业务工作,常常是要看到显而易见的绩效的。不过,数字化转型部门及其人员,却在一段时间内并不能产生大量的直接效益。这样一来,从企业高层到数字化转型部门,都会因此而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甚至在压力面前,一些企业开始削减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投入,裁减部门和人员,走向了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反面。

  因此,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不能受制于短期绩效要求,要做好长期打算,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和人员,算大账、算长期账。对于专门从事数字化转型的部门和人员,不要从一开始就赋予他们业务部门的业绩要求,不列入利润中心,而将其列入成本费用中心。对其考核方式,不能以短期直接收入与利润指标来衡量,而要以其在推进企业转型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改变作为工作的业绩,甚至鼓励大胆尝试,允许必要的失败。


治理陷阱

拥有数据就占了优势


 数字化热潮出现后,企业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都开始认识到,数据是有价值的,数据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很多企业认识到,积累数据是最重要的,一是把本企业的各种数据集中起来,二是想方设法从外部获取各种数据。

 一些企业以为,从内外部获得的各种数据,只要努力抓在自己手里,就抢占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甚而至于,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企业内部也出现了众多部门抢夺数据的现象,带来了一个个“数据孤岛”:信息化部门和企业综合管理部门找各种机会尽可能把各种企业数据集中在自己手里,但并不愿意把数据轻易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各个业务部门、职能部门想方设法把数据留在自己手里,尽量阻隔其他部门收集和共享数据。显然,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数据的终极价值,在于借助对其分析得到能够用于鉴证、预测的结果,以此促进业务提升,数据的价值需要在传输和分析应用中得到实现。

  企业有必要在充分把握自身业务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其自身的数据分类体系、数据标准和数据收集与存储办法,建构起能够高效率获取并存储高质量数据的企业数据仓库。同时,企业要建立起内部数据流转机制,确保只要经过必要的流程,任何部门在业务活动中需要用作分析的数据,都可以及时、完整、高质量、界面友好地获取。

  企业外部也需要借助联盟合作、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力量等,建立起不同社会组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共享、买卖等所需要的治理机制,既保证每个企业与数据相关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又保证不同企业可以依据确定的规则开展数据买卖与共享等行动。一旦在企业内外部的数据治理机制得以建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最后,我们在与大量的客户沟通交流后,总结出在数字化转型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方面的陷阱,并提出下面这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建议01  不要盲目追求技术潮流

 数字化转型项目不应该仅仅为了追求潮流而导入新技术,这是本质上的错误观点。需要从业务角度思考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公司的认可。

 建议02  快速试错,谨慎决策

 想要成功,就需要快速试错。在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质疑、反思并做出相应调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项目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失败,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我们需要防微杜渐,对所有的征兆保持警惕之心,如果POC明确证明不能解决你当初在小范围内设定的问题,那么就快速熔断,吸取经验教训并继续前进。

 建议03  成功没那么简单,保持清醒的头脑

 建立一个在线门户或新的在线流程并不是说就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你如何实现自动化并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只有当客户真正从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中获得业务收益,实现业务目标,才能够称得上成功。

 建议04  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能够让组织快速解决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当小问题的解决方案逐渐融入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时,它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终将显现。

 建议05  让数字化转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就像蜂群中的蜜蜂一样,企业需要多个业务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才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每个职能都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获得最终成功。只有吸纳所有的职能,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才能获得真正的凝聚力。也就是说,做到让数字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地址:陕西·西安   邮编:710004    投稿E-mail:scsc504@163.com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协作配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6341号-1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